美國是世界是最大的經濟體,也是世界能源生產和消費最多的國家。美國政府深刻認識到建筑節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制定了節能規劃,出臺了推動綠色建筑發展的政策和措施,取得了明顯效益。
1.啟動階段:以1993年美國綠色建筑委員會(USGBC)成立為標志,USGBC是第三方獨立機構,它的成立被認為是美國綠色建筑整體發展的開始,而綠色建筑的興起被認為是美國最成功的環境運動。1998年,USGBC制定了綠色建筑評價系統——領導型的能源與環境設計(LEED),并開始進行綠色建筑的評估。
2.發展階段:以2005年《能源政策法案》的頒布為起點!赌茉凑叻ò浮肥敲绹F階段最為重要的能源政策之一,該法案對綠色建筑發展起到了關鍵性的促進作用。
3.擴展階段:以美國總統奧巴馬在2009年初簽署的《經濟刺激法案》為標志。該法案中有超過250億美元資金將用于推動綠色建筑發展,發展綠色建筑成為了美國能源改革和經濟復雜的重要組成部分。
1.1978年的《能源稅法》,規定1977-1985期間,民用節能投資和可再生能源投資的稅收優惠為15%。
2.1992年的《能源政策法》,實現了節能標準從規范性要求到強制性要求的轉變。
3.2001年的《安全法案》,該法案對住宅建筑及商業建筑等給予出具體的稅收減免額度。
4.2005年的《能源政策法案》,由美國總統布什簽署,是新階段美國實施綠色建筑、建筑節能的主要法律依據。
5.2007年的《能源獨立安全草案(EISA)》,提升了電器、照明、空調設備等的能效標準;首度提出未來實現建筑零能耗目標。
6.第13514號總統令,奧巴馬總統2009年簽署,要求聯邦政府所有新辦公樓設計從2020年起貫徹2030年實現零能耗建筑的要求。
1.最低能源效率強制性標準。每3-5年便會更新,一般以強制性法律、法規形式頒布執行,強制對象大多是即將進入市場的新產品(包括建筑物)。
2.自愿性能效標識。分兩類,一類是信息標識(比較標識),廠家標出耗能信息等,供用戶選擇;一類是保證標識,廠家認為其耗能產品的性能達到了一定的標準,向有關部門申請。最典型的是“能源之星”項目,能源之星標識證明該產品已獲得政府認可。
3.基于市場的經濟激勵政策
(1)節能基金。主要分政府財政撥款和節能公益基金兩類。美國已有30多個州建立節能公益基金,由各州的公用事業委員會負責管理。節能公益基金主要作為財政激勵手段充分調動各方從事節能活動的積極性,也支持開展節能咨詢、宣傳及培訓等工作。
(2)財政補貼。一是貼息補助,政府用財政收入或發行債券的收入支付企業或個人因節能或綠色建筑投資、研發而發生的銀行貸款利息(全部或部分);二是直接補貼,政府以公共財政部門預算的方式直接向節能或綠色建筑項目提供財政援助。目前,主要針對消費者進行直接補貼,還對生產廠商、經銷商、房地產開發商等提供現金補貼。
(3)稅收優惠。對節能產品減免部分稅收,有效地促進了節能型產品和設備的大規模推廣使用。
(4)優惠貸款。居民在購買經“能源之星”認證的建筑時可獲得返還現金、低利息貸款等優惠。
(5)加速折舊制度。主要通過加大企業節能設備前期的應納稅扣除額,以延期納稅的方式,鼓勵節能設備的推廣和應用。
(6)低收入家庭節能計劃。該計劃經濟效益十分顯著。如“保暖協助計劃”2001年幫助51000個低收入家庭進行了節能改造,平均每個低收入家庭的節能改造費用為2568美元,但節約了低收入家庭的13%-34%的能源開支,投資收益率達到了130%。除了經濟效益,低收入家庭的節能計劃還能帶來很多環境效益,根據調查投資低收入家庭住宅節能計劃1美元,就能獲得1.88美元的環境效益。
(7)組織激勵措施。主要對實施綠色建筑的開發商給予額外的建筑密度獎勵或加快審查和申請程序的權利。
(8)規費和稅收征收。美國通過征收規費和稅費來約束個人及企業的行為,如征收碳排放稅促進單位和個人建設節能減碳的建筑。
(9)其他推動措施。一方面是技術支持,對缺乏綠色建筑建設經驗的開發商提供支持。另一方面是市場支持,對獲得LEED認證綠色建筑,提供免費市場支持,主要通過網站、新聞發布和其他方法對項目進行宣傳。
1.LEED
LEED是美國綠色建筑委員會為滿足美國建筑市場對節能與生態環境建筑評定的要求,提高建筑環境和經濟特性而制定的一套評估標準。LEED體系自試用以來,成了美國綠色建筑市場的領航者,獲得LEED注冊和認證的建筑的數量逐年迅速增加。
LEED評估認證具有三個特點:一是一種商業行為,需收取一定的傭金;二是采取第三方認證,既不屬于設計方又不屬于使用方,在技術和管理上保持高度的獨立性;三是企業采取自愿認證的方式,按照得分由高到低將建筑分為白金、金、銀和銅四個認證等級。
LEED評估體系主要從可持續建筑選址、水資源利用、建筑節能與大氣、資源與材料、室內空氣質量等五個方面對建筑進行綜合考察、評估。LEED體系包括很多子類(見下表),這些子類源自相同核心概念,但針對不同對象或內容。每一個子類評級系統都反映了相對應的建設過程或特定用途建筑的特點。
LEED評估體系
LEED認證流程
2.綠色建設國際規范
2010年3月美國發布《綠色建設國際規范》(International Green Construction Code,IGCC)該規范由美國立法委員會、美國建筑工程師協會和美國試驗材料學會聯合編制,結合了美國采暖、制冷與空調工程師學會,美國綠色建筑委員會和美國照明工程學會制定的相關標準。
IGCC涵蓋地區開發建設和土地使用、自然資源和物質資源保護等內容,注重提高室內空氣質量、扶持使用節能電氣用具、推動可再生能源系統應用、加強水資源保護、推廣雨水采集與分配系統和中水回收。
3.美國綠色住宅標準
《美國綠色住宅標準》(National Green Building Standard,NGBS)主要從五方面區別其他評估系統:1)是美國國家標準學會唯一一致認可的標準;2)它擁有基于網絡的綠色評分工具作為補充;3)需由第三方驗證和認證,不允許自我認證;4)涵蓋所有住宅類型,包括獨棟住宅,多用戶住宅建筑,住宅改建和擴建;5)它需要逐漸提高環境績效標準,使每個綠色建筑的實施取得更高等級綠色認證。
NGBS評價包括六個方面:設計、準備和開發、節約資源、節約能源、節約水資源、室內環境和質量、運營、維修和業主培訓。根據得分將通過認證的建筑分銅級、銀級、金級、翡翠級四個等級。由于其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和指導性,在實踐中不需要投入過多費用請咨詢團隊提供項目綠色認證。
4.能源之星
是目前美國應用最為廣泛的建筑標識體系,由美國環保署(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EPA)于1992年制定。目前“能源之星”認證產品覆蓋了美國3400多種商品,包括家用電器、制冷制熱設備、辦公設備以及住宅和公用建筑。
“能源之星”針對建筑領域主要啟動了“建筑物節能認證”和“建筑物運營管理節能認證”。
建筑物節能認證。通過對建筑圍護結構、采暖空調系統等保溫隔熱性能的監控,確保建筑物達到良好的節能效果。目前,50多萬棟住宅建筑物獲得了“能源之星”認證。
建筑物運行管理節能認證。對建筑物能源運行管理水平進行評估。
“能源之星”認證程度為:由建筑業主自愿向第三方測評機構提出申請;測評機構對提出申請,并經查驗遵循一定質量管理程序而建造的建筑進行測試。
“能源之星”影響越來越大,它成為能源相關產品的標桿,在歐盟或其他國家制定能效法規或標準時,都將其作為主要的參考對象。
1.法規體系完善,形成了良好的政策基礎。在國家政策法規的推動下,許多州、市也提出綠色建筑發展目標,并制定了強制標準。
2.配套制度完善,保證各項工作順利開展。針對不同的對象出臺了多樣的激勵政策,并建立了知用于各類建筑和產品、設備的認證制度。
3.強調經濟激勵,注重調動市場積極性。通過經濟杠桿,撬動市場發展。
4.強調第三方機制,確保評估過程公平公正。美國十分重視評估過程中的獨立第三方認證機構的作用,可以保證公開透明。
5.強調全壽命周期成本分析,使綠色建筑更易于被人接受。充分考慮了綠色建筑性能和增量成本的平衡,促進了綠色建筑需求市場的形成。
1.完善頂層設計,引導綠色建筑健康發展。我國和各地方雖然也出臺或正在制定符合自身實際情況的綠色建筑發展目標和規劃,但缺乏系統、完整的統籌,是很難順利發展的,應盡快完善我國頂層設計,促進綠色建筑全面、系統發展。
2.加強對綠色建筑經濟性關注,帶動市場發展。我國目前還主要是通過政府引導推動綠色建筑發展,對市場的作用的調動還只是部分省市通過專項經費的一次性刺激。